华金教育 | 2023-12-14 | 1325
今年9月2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将于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计划赶不上变化!时隔不到2个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研究起草了《个人保险代理人销售能力资质等级标准(人身保险方向)(讨论稿)》,据悉,遵循职业导向、客户导向、技能导向和规范导向四大编制原则,讨论稿对保险代理人拟设四个等级,相关级别鉴定将采取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以及综合评审相结合。
伴随寿险销售人员改革进程的推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近几年保险代理人的减员已经挤出大部分不适合人员,目前留下来的大多数是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人员。
具体来看,从2015年各大保司疯狂增员,到今年7月,监管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人身险公司仅有约293万名代理人,同比-22%,较2019年7月的742万下降约448万人。可见,人身寿险行业已摆脱单纯靠人力扩张的“规模扩张周期”,开始进入依靠专业寿险顾问产能提升的“效率提升周期”,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保险业要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既要“练好内功”又要提升“能力素养”。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探索保险销售人员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进程从未停下脚步,经历了渐进摸索到全面落地的阶段。监管层面也在持续推进保险代理人分级落地。
早在2007年,原上海保监局就受原保监会委托试点推行营销员分级分类考试,推出“投资连结和万能保险销售资格”和“健康保险销售资格”考试。
2014年末,北京市启动了人身险销售从业人员的销售资质分类管理试点,保险代理人在销售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和变额年金保险时,需要参加由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统一组织的销售资质考试并获取相应的资质。
在2019年,原银保监会曾向14家寿险公司发出了一份《关于调研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分级分类管理情况的函》。
2020年,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落实保险公司主体责任加强保险销售人员管理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管理的通知》,要求保险业协会及地方行业自律组织结合保险产品类型研究建立销售人员销售能力资质分级体系和相应的培训测试机制。
2021年11月,原银保监会又下发了《人身保险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2年10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形成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能力资质分级体系建设规划》正式出炉。
而如今代理人分级讨论草稿的出台,又传递给我们哪些信号呢?
1、四个等级分明,技能和知识递进
根据《标准(讨论稿)》,保险代理人将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包括四级(初级)、三级(中级)、二级(高级)、一级(特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技能和知识要求,高级别的代理人要求更全面的金融专业知识,精通各项专业技能,并在销售管理、团队培训等方面表现卓越。
特级:可以销售全部保险产品及非保险金融产品
高级:可以销售全部保险产品
中级:可以销售中等及以下复杂度的保险产品
初级:只能销售低复杂度保险产品
2、评定方式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综合评审
根据讨论稿拟定,代理人级别鉴定分为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以及综合评审,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考核均以笔试、机考等考试方式为主;综合评审通常采取审阅申报材料、答辩等方式进行全面评议和审查。四级(初级)和三级(中级)的鉴定方式以考试为主,二级(高级)和一级(特级)的鉴定方式是考试与综合评审相结合。
此外,保险代理人满足一定要求后想要升级,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三级升至一级,则需要先取得二级保险销售能力资质。值得注意的是,取得二级保险销售能力资质的其中条件之一是具有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或相关职业的中级及以上职称(职业资格)。
3、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代理人可通过不断学习晋升
对于保险代理人而言,分级制度不仅是一种管理机制,更是一种发展机遇。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能力,代理人可以向更高级别的发展,实现事业的更大突破。这也为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而对于未来选择保险代理人职业的人而言,分级制度的出台,无疑是将准入门槛提高,具体的难度又如何,我们还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