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直播
学习
题库
头条
APP
登录
0
0
我的订单
金币账户
收货地址
个人资料
退出登录
热门搜索
华金教育
>
头条
>
热点
>
正文
万亿“特区”来了!撑起的不只是上海
华金教育
|
2020-08-07
|
977
千呼万唤,新片区终于来了!
8月6日下午,国务院公布关于同意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批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也随之面世。
紧接着,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等介绍新片区总体方案有关情况。
这是自2013年9月29日成立以来,上海自贸区第二次扩围,其重要性远超之前——在最开放的上海,打造一个“开放程度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实现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无疑将极大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用陈寅的话说,增设新片区,不是简单的原有自贸试验区扩区,也不是简单的现有政策平移,而是“
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
”。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设立新片区早在去年上海进博会期间就已提出,今日发布会上,仍有记者追问,此举是不是要向美方传递这样的信息,“即便在有关税的情况下,中国也会继续开放”?
对此,王受文回应,不论我们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如何,扩大开放都是我们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支持经济全球化、支持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我们有信心,通过总体方案的落实,把临港新片区建设好,为中国的整体扩大开放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一言蔽之,扩大开放,坚定不移。
为什么选择临港?
和外界猜想一致,新片区落子临港。
临港规划图(图片来源:上海临港管委会官网)
作为上海最东面的那个“尖角”,其区位优势可谓得天独厚,辖区内还有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洋山深水港,毗邻浦东机场——中国出入境吞吐量最高的机场。
同时,它还是世界上少有的集航空、海运、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运输、轨道交通等六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兼具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装备制造、研发创新和金融服务等产业园区,还具备教育、医疗等城市功能。
陈寅表示,选择临港,主要是考虑到“能够承载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国际运输条件完善,便于实施风险防控措施等要求”。
王受文则指出,新片区是“
选择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方又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
研究提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
具体包括:
集聚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高质量发展急需产业的关键环节和技术,拓展金融、贸易、航运领域和总部经济的国际市场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前沿科技产业能级。
事实上,说起上海的高精尖产业园,一般人第一反应很可能是张江,但临港其实毫不逊色。
通过15年开发建设,这里早已从一片滩涂化身为上海高端制造代名词,包括国产大飞机C919发动机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国内规模最大的300毫米大硅片生产企业等大项目均安身于此。
去年底,上海发布最新的“3+5+X”产业地图,临港、虹桥、世博被列为3大功能区域,产业定位是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
上海产业地图(图片来源:上海市经信委网站)
在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图上,临港片区产业区域面积最大,相当于其余地区的十几倍。
并且,在上海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机器人、新能源智能汽车、航空、节能环保、高端能源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6个领域,临港地区都是主要聚集区之一。
“在临港增设新片区,原因之一就是要改变现有的脱实向虚经济格局,为上海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取得全国领先的身位。
”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石良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从总体方案来看,临港新片区的一大特点正在于
将产业发展——“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放在突出位置,
这是此前自贸区没有过的。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认为,先行启动面积达到119.5平方公里,
相当于上海自贸区面积直接翻倍(此前为120.7平方公里)
,其重要性也在于能够为高端制造业聚集提供更多空间。
“最开放的区域”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这是自贸区的使命。
种种迹象显示,临港新片区还将更进一步。
从定位来看,上海自贸区其他片区明确打造“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而临港新片区,则是在其他片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试点政策基础上,强调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对比目前全国12个自贸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提法当属首次。
陈波认为,相较于以往更强调“复制推广”,新片区更强调面向国际,为的是参与国际最高水平竞争。
陈波认为,临港新片区将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
他告诉城叔,
特殊经济功能区更像一个“先锋队”,主动适应国际高水平经贸合作要求。
“只要是对参与全球竞争有利的,我们都要做,至于它能否被快速复制推广,不是目前的主要诉求。
”
城叔注意到,被寄予厚望的临港,将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这既是本次总体方案的一大亮点,也是当前自贸区建设“制度创新集中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的现实需求。
从“便利化”到“自由化”,意义深远。
上海临港地区(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初,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开放新高地•2018中国自贸试验区十大新闻”评选活动中,专家评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谈到未来自贸区的努力方向,就着重提到:
“
一是在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下功夫,落实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
二是在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方面下功夫,尤其是推动从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先行先试。
三是在货物和服务贸易、投资、科技创新三个领域取得体制创新突破。
”
问题是,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化,使新片区与境外之间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
“参照经济特区管理”,被认为是关键一招。
陈波表示,当年深圳能够发展起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放权”,让它能够按照自己的发展目标制定策略,临港也是如此。
目前,上海已经形成支持新片区建设的一些特殊支持政策。
陈寅透露,在管理权限、资金支持、人才吸引、土地规划、住房保障等方面,都有较大力度的支持政策。
比如,
赋予新片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
,原则上上海的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新片区试点,上海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政策举措,在新片区全部适用;
赋予新片区管理机构市级以及区级经济管理权限;
为外国人来新片区工作创造便利条件,对于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
同时,原来的政策是购房需要缴纳个税或者社保年限要有5年,新片区缩短到3年……
不仅是支撑上海
无论放开购房限制还是税收优惠,外界已然看到种种利好。
于浦东新区而言,临港新片区建设背后,更支撑着它的2万亿雄心。
去年,浦东新区GDP首度超过1万亿元,而近期一份名为《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 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35年,浦东GDP将达到2万亿元。
这相当于要再造一个当下的浦东。
问题是,新增1万亿元的目标如何完成?
新闻联播上的一个画面或许给出了答案↓↓↓
图片来源:央视截图
在报道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时,一张PPT画面显示:
新片区规划到2035年,区域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
早前,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调研时强调,“临港地区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上海市市长应勇也指出,临港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要“努力将临港地区打造成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产业基地”。
在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看来,
临港新片区将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起,组成上海一东一西“两翼”。
当然,临港新片区不只是上海自贸区的一部分,它的任务也不仅是支撑上海发展。
应勇曾多次强调,长三角一体化中,上海要紧紧地抓住三个重点区域,其中之一正是上海自贸区新片区。
王受文在发布会上表示,临港新片区“战略任务更加丰富”。
在其他片区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增加了“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带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等内容。
王受文说,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临港新片区要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
那么,如何将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能量辐射到整个长三角?
总体方案给出思路:
支持境内外投资者在新片区设立联合创新专项资金,允许相关资金在长三角地区自由使用;
支持境内投资者在境外发起的私募基金,参与新片区创新型科技企业的融资,凡符合条件的可在长三角地区投资;
支持临港新片区优势产业向长三角地区拓展形成产业集群……
当自贸区建设迈入第6年,临港新片区的到来,为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探索开放,开启了新的一页。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
刘艳美 王嘉琦
上一篇:
美对华金融战的情景分析、工具手段及应对
下一篇:
“操纵汇率”?这“锅”中国不背!
点击在线咨询
咨询电话
400-000-9096